当前位置:首 页 >>各分会动态 >> 正 文
上海新四军七师分会部分会员到老区学习参观
      日期:2016/3/21 14:20:09      

忆当年抗日烽火  看今朝繁荣昌盛  

  繁昌,地处长江南岸,素有“皖南门户之称,是当年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泾县的屏障,在新四军的战史上,因有过五战五捷的保卫战而闻名。这里曾经是新四军抗击日寇的战场,而在2006年就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工业化县,近年来各项发展一直位居安徽省的先进县前列,成了名副其实的繁荣昌盛。

  2015年初冬,分会部分会员赴繁昌进行了参观学习。

  一、瞻仰烈士陵园,追忆繁昌大捷。

  在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繁昌县党史办、繁昌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首先瞻仰了位于繁昌县城南峨山脚下的革命烈士陵园,沿寓意着七次战斗、牺牲309名指战员的七层309级台阶而上,耸立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许多在保卫繁昌中牺牲的新四军烈士长眠于此,永久保卫着繁昌。

  在烈士陵园纪念馆里,详细地展现了繁昌五次保卫战的经过。

  1938年,全国抗战进入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皖南成为抗战前哨之一。而作为皖南门户的繁昌,战略地位凸显,成为中日双方必争之地。日本华中派遣军为维护长江交通运输和巩固占领区,进而撵走皖南的新四军,打通浙赣,接济侵犯武汉的日军,派兵多次攻打繁昌县城。为保卫皖南、阻击日军进犯我第三战区部总部所在地屯溪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谭震林率领新四军第三支队于1938年12月进驻繁昌,拉开了保卫繁昌的序幕。

  从1939年1月至12月,由谭震林指挥的第三支队前后进行了五次大的保卫战,其中主要的是第四次保卫战中的塘口坝战斗和峨山头战斗,第三支队采取运动防御、伏击、夜袭等多种战法,消灭日军数以千计。七战七捷的最后一战是由叶挺军长亲自指挥,胜利地保卫了繁昌。威震敌胆,气壮山河。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

  当时,新四军《抗敌报》发表了《保卫繁昌屏障皖南的伟大胜利》的社论,歌颂五战五捷保卫战的《繁昌之战》歌曲,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日本派遣军总司令曾发出“不可能与中共争夺繁昌”的哀鸣。

  二、看中分村旧址,寻前辈们故居。

  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冒着细雨紧接着来到了孙村镇中分村,受到了村支部书记的热情接待。

  中分村形成于明代永乐八年,具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38年底,国民政府的繁昌县政府临时驻地,1938年12月至1940年12月,新四军三支队驻扎在该村。

  在村支书的引导下首先瞻仰了位于村口的《谭震林将军连理树》纪念碑,碑上介绍:“1938年底谭震林副司令员亲率新四军第三支队驻扎在中分村。翌年在这里运筹帷屋,指挥了著名的“繁昌五次保卫战”和“皖南两次反扫荡”大捷的胜利。保卫了繁昌、保卫了皖南、保卫了云岭军部。击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灭了日本侵略军的威风,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谭震林还在中分村与田秉秀(葛慧敏)从相识,相爱到结为终身的革命伴侣,在中分村山山水水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老区人民为了表达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怀念之情,特立此碑,以示后人”

  碑前有《连理树广场简介》:“此处历史久远。相传,明代这里为一片松林,之后,松林被砍伐运至金陵,为郑和下西洋造船所用。此后,村民栽种了大量板栗树,同时,沿村南沟渠栽种了水桦树。1938年底,新四军三支队驻扎中分村,此处为练兵场。1939年底繁昌保卫战祝捷大会在此召开。”

  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村中心的徐家祠堂,这是村民徐孝旺老人在2006年,发动村民自筹资金40多万元,在繁昌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恢复重建的,在司令部旧址天井檐角上,横挂着“浩气长存”的匾额,徐孝旺老人自任讲解员,义务为前来参观者讲述新四军三支队英勇保卫繁昌的抗战故事。徐孝旺的母亲当时是繁昌妇抗会会员,当时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新四军三支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运工作。为支援新四军抗击日军,繁昌人民成立了工人抗敌协会、农民抗敌协会、青年抗敌协会以及妇女、儿童抗敌协会等众多抗敌团体,纷纷支前参战,仅直接参战的猎户队员就有570人,从事战勤工作的有430人。他们抬担架、送弹药、架小桥、送茶饭,冒着枪林弹雨把伤员和牺牲的战士抢背下山,配合新四军作战,成为新四军的重要援助力量,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徐孝旺告诉我们,他母亲临终前一再叮嘱,世代都要铭记新四军保卫繁昌人民的恩情。

  中分村现还修复了谭震林、江渭清、傅秋涛、孙仲德、马长炎等十多处新四军三支队领导人的故居,体现了当地人民对新四军的崇敬。

  1983年,谭震林夫人葛慧敏专门给繁昌县寄来一篇谭震林关于繁昌保卫战的回忆材料,材料字里行间都透露了她对繁昌人民支援新四军抗战的充分肯定。

  马元权一行人向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旧址纪念馆赠送了刘苏闽将军作的词《繁昌五捷》:“皖南门户大江边,倭寇疯狂恶浪掀。炮火硝烟毒气弹,烧杀抢掠呈凶顽。新军主将谭司令,八闽健儿谱状篇。溶血拼搏白刃战,五捷连胜尽开颜。”

  三、远眺当年战场、近看突围渡口。

  第二天早晨,雨过天晴,阳光一扫连续几天的阴霾。刘苏闽一行循着当年新四军三支队战斗的足迹,来到了塘口坝血战旧址。在五次保卫战中,最惊心动魄的就是塘口坝血战和峨山头搏斗。站在公路边上远远眺望着峨山山头,虽然战火的硝烟早已云散,但山头上当年新四军抗日的战壕仍依稀可见,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烽火连天的岁月。

  在第四保卫繁昌的战斗中,由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亲自上阵指挥。1939年11月14日凌晨,日军1000余人,由荻港、铁矿山、三江口等地移至孙村附近。新四军三支队以一部分兵力诱日军至塘口坝,用主力迎头痛击,迫使日军不能前进一步。上午8时,五团二营与日军展开阵地争夺战,日军用大炮一排排像卷地毯似地向二营阵地猛烈轰击,二营阵地所在的山头,顿时硝烟滚滚,土石横飞。

  马元权回忆说,他的父亲马长炎曾说过这样一件事:在这次战斗中,谭震林亲自来到二营重机枪阵地上,观察敌情,时任五团二营营长的马长炎硬是把谭震林从重机枪手的位置上拉下来,刚说了声“危险!”,一发炮弹就落到了谭震林原来站着的位置上,谭震林掸掉尘土说:“敌人好客气,送给我这么大一个蛋!”,谭震林的风趣,引来周围指战员的哈哈大笑。是啊,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新四军指战员们早已把生死度之身外。此次战斗,历时22个小时,日军先后投入兵力达2200多人、伤亡400余人,其中指挥官川岛中佐被击毙,日军伤亡惨重,最后只能狼狈逃窜。新四军仅伤亡80多人,缴获大量战利品。

  随后,刘苏闽一行来到桃冲铁矿,该铁矿经勘探,于1915年开始采矿,矿区曾达到近1500亩。由于矿产丰富,引起日本商人的垂涎,在依仗不平等条约所赋的特权,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开采技术相威逼之下,基本掌控了该铁矿,根据不完全统计,至1945年日本投降,先后运去日本的铁矿达500多万吨。现该矿区还留着当年日本侵略者建造的碉堡、窄轨铁路等遗址。

  在告别繁昌前,刘苏闽一行来到繁昌渡口,站在长江边上,近看当年“皖年事变”后突围的渡口。长江在繁昌境内自西南向北斜,沿县的西、北边界,境内流程近30公里,水面最宽1至2.5公里,最窄处800米。而在渡口这里却打了个弯,是最窄的江面之一。

  1941年1月“皖年事变”发生后,突围出来的一部分新四军指战员经繁昌人民的收容和护送,就是从这里渡过长江,在对岸的渡江指挥部和无为县地方党组织接应下,先后到达无为县白茆洲的有700余人,留下了革命的火种,后来都成为重新组建后的新四军第七师的骨干力量。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