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陈毅同志诞辰120周年,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孙徐春领衔主演的原创大型沪剧《陈毅在上海》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上演。该剧讲述陈毅与上海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展现了“一代儒将”为上海解放、城市建设、人民幸福做出的突出贡献。 沪剧《陈毅在上海》以上海建设发展的伟大历程为主线,讲述从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出任首任上海市长,当时的上海积难重重,陈毅同志以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贞,依靠工人阶级、革命干部、知识分子,团结民族资本家,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以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为新中国人民城市建设竖起典范。“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就如陈毅的诗词一样,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矢志坚守、无私奉献,他的“刚”与“执”、“廉”与“严”、“无情”背后的“深情”,都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陈毅在上海》作为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汇集了上海沪剧院老中青六代演员,11位国家一级演员的超强阵容。阔别舞台多年的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孙徐春鼎力加盟饰演陈毅。 8月26日晚,市委李强书记、周慧琳部长、原总政副主任童世平上将、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少将和当年参加解放上海的新四军老战士代表鲍奇、刘天同、郑仲英等出席观看了演出。 
郑仲英在微信中谈了观后感,她说,我观赏《陈毅在上海》这台戏后,戏中有好多地方都使我身临其境,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泪水止不住的流淌,“银元投机”,“二六轰炸”历历在目。戏的尾声,饰演陈毅市长的老戏骨孙徐春的咏叹调“上海,我爱你”,唱出了陈毅市长的心怀。唱出了全上海人民努力奋进,信心百倍向前!向前!强起来的信心! 刘天同在发表感想中说,昨晚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大剧院观看了沪剧《陈毅在上海》的演出。大幕开启,一幕幕生动感人的剧情,把我引到70多年前。丹阳集训,入城接管,反特斗争,反封锁反轰炸这一幕幕历史呈现在眼前。陈市长在处理交响乐团用房事情上,使我回想起,解放初期,各军政部接收了大量国民党军政机关和要员的房屋,为了统一管理调配使用,在五十年代初,陈市长親自挂帅成立上海市房屋委员会,从房屋接管处、在党校集训的地下党员,以及从学校抽调一批工作人员,对全市各党政军企事业单位接管下的房屋全面进行普查登记,统一调整使用。我当时从房产接管处借出来参加普查,历时半年胜利完成任务。剧情演到二六轰炸更使我回忆起当年上海的困难情况。在全国掀起反轰炸、反封锁斗争,外滩一带的办公室都堆起了沙包,日常办公和档案资料都搬迁到淮海路一带办公。当时我们防空力量很薄弱,在毛主席要求下,斯大林派出苏联红军防空部队支援我们。当迎接苏联红军到来时,全市有关部门都行动起来。我所在的房管部门负责市郊高炮阵地的安排。我和一位技术人员到闵行附近征用一所民用别墅,按照苏联人的生活习惯装修,还没完全搞好,苏联红军已到了。时值春雨连连,道路泥泞,高大的红军战士將高射炮拖到阵地。交际处负责接待人员尚未到来,我接待了两天。我不会俄语,唱几首苏联歌曲,高大的红军战士高兴得把我抱起来。自苏联红军来了之后,打下几架来犯敌机,随着沿海岛屿的解放,长江港口的清理水雷工作完成,环境逐渐安定了。全市又掀起增产节约运动,当时我们都是供给制,没什么好节约,陈市长帶头不吃小灶改吃大灶。陈市长就这样帶广大干部依靠广大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上海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如今上海的繁华昌盛,永远不能忘记老市长在那段艰难岁月为上海人民打下的根基。沪剧《陈毅在上海》的演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苏闽少将特为沪剧《陈毅在上海》作诗一首: 旌旗漫卷浦江潮,地覆天翻意气豪。 茹苦含辛肩重任,摧枯拉朽斩魔妖。 知难而进宏图展,履险如夷胜劵操。 一片丹心肝胆照,百年大业领风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