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改革开放30年 >> 正 文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造船工业的跨跃式发展
      作者:林云生       日期:2012-10-22 14:16:10      

  改革开放是我国造船工业跨跃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在造船行业工作,深有体会。

  中国船舶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古帆船在世界古代造船史上已具有突出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己造有多种战舰的舟师用于军事,唐代已有海船东渡日本远航西洋,两宋时期,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是世界上发明船用导航设备最早的国家,明代郑和率领了庞大远洋船队下西洋,每次编队一、二百艘,到达几十个国家。但由于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明清以后经济和技术进步缓慢,使旧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放前旧中国80多年累积建造各种大小钢船仅50万吨。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9年时间里,中国的船舶工业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中国的年商船造船产量仅30万总吨,造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84美元。

  一、改革开放造就了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给我国船舶工业带来了蓬勃生机,随着船舶出口,“中国造”的各类船舶穿梭于世界各大港口,中国船舶声誉鹊起,造船订单纷至沓来。

  310年来,我国船舶出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扩大了市场,出口地区遍布全球5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品种从一般散货船、油船到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多用途船、成品油船、汽车滚装船、大型集装箱船、LPG、LNG船。出口船的质量得到了各国船东和国际各验船机构的一致好评。同时还出口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军用舰船,船用设备和各类船用配套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造船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出总量增长迅速,产业技术升级,质量稳定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的良好发展势态。

  1.产业规模总量上升。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1943艘,2163万载量吨,是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的70倍,占世界市场份额27%,承接新船订单10751万吨,手持订单16798万载量吨,是1978年的200多倍。在世界造船企业排名中,外高桥、大连船舶重工、江南长兴分别列第4、第6和第10位,有15家造船企业进入世界前50强。此外大规模的地方造船和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形成新的造船浪潮。

  2.产品技术结构优化。我国已实现了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船三大主流船型自主设计建造,高新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明显增加的格局,完全改变了新世纪初以中小型散货船为主的产品结构。2007年,我国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船手持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8%、33%和38%;我国自主开发的17.5万吨大型散货船、30万吨超大型油船占市场份额的40%和30%;大型LNG船、万箱级集装箱船、豪华客滚船、半潜式钻井平台、30万吨FPSO等高端产品也都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3.造船效率显著提高。在造船规模和能力扩大的同时,企业加快了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加强批量化、专业化生产,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骨干企业造船效率从过去约为日韩的1/7——l/8提高到l/3-l/4,主要船型建造周期己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978年的人均184美元提高到2007年2万多美元,30年增长了110倍。

  4.经济效益大幅增长。2007年,全行业实现利润超百亿元,近几年造船企业增长迅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二、创新是船舶工业发展的动力

  中国现有大小船厂近千家,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及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的大型船厂,这些船厂在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船舶工业的科技进步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集中一点就是创新发展,尤其是船型开发对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中国的船型开发工作始终注重以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世界船舶科技发展为动力,认真做好新船型的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工作,船型开发既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更鼓励自主创新,不仅要努力满足船东对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的要求,还应积极适应国际社会关注“绿色”、“健康”、“环保”与“安全”的要求。

  1982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建后,为了加强船舶开发工作,成立了“民船开发指导组",出版了《十年民用开发船型选集(1982~1991)》、《“八五"民用开发新船型选集(1992~1996)》,2007年又出版了《2006年中国船型汇编》,收集了1997、2005年中国设计‘或建造的297种船型,其中散货船47型、液货船62型、集装箱船49型、滚装船23型、工程船75型、海洋工程船1 3型。

  目前,中国自主创新开发的新船型的能力已大大提高:其中散货船已完全自主开发,并走在世界前沿。例如:符合共同规范的第一艘5万吨级散货船由我国设计并制造;外高桥造船公司研发的17万吨好望角散货船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大连船舶重工的VLCC、渤海船舶重工开发出38.8万吨矿砂船、目前已有单位正在研究开发50万吨级的矿砂船。在62型液货船中只有3型是国外设计或联合设计的,21型化学品船中有7型是国外设计或联合设计,49型集装箱船中仅有7型是国外设计或联合设计,此外23型滚装船中的7型、75型工程船中的6型、1 3型海洋工程中的3型是国外设计或联合设计。以上数据显示,我们的船舶设计能力目前已具有相当的水平,未来几年内,除系统地实施散货船、油船与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的开发与换代外,预计将能启动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实现液化天然气船、万箱级集装箱船、豪华客滚船及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重要产品国内设计,使自主设计与自主建造的高新技术船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0%左右。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2006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06、2015年造船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国家的造船政策,目标及发展技术、产品和海外企业的具体行动:所定目标是2010年,造船生产能力达到2300万吨,2015年2800万载量吨,但是其实施及发展情况远远超过了国家公布的计划,其实有专家估计中国目前已手持订单已达1.62亿载量吨(南韩1.68亿,日本1.07亿),按交船计划,2008预计交船2530万载量吨,2009年4590万载量吨,2010年将达5830万载量吨。

  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货运量的急速递增,造就了航运市场两百年来最兴旺的时期,中国是这段兴旺时期的最大贡献者。运费的暴涨,航运业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越来越看好,这也促使中国的造船业产生了一次飞跃,从目前拥有订单量看,中国有可能在2010年前后成为最大的造船国。

  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工业设施能力显著增强,但是造船效率总体不高;技术实力明显提高,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但配套工业十分落后;发展质量有所改善,但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同时,国际船舶市场竞争激烈,国际政治环境不稳定性可能增强,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技术人才、劳动资源短缺等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造船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形势。

  四、我国造船业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中国造船业如此大好形势下,仍然隐蔽许多突出的问题,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第一、日本造船业的成长主要是依靠6大骨干船厂,南韩则只有现代、大宇和三星等少量大公司而产生巨大的产能,但是中国885的订单虽然由35家船厂分享,榜上有名的还有近200家,大小船厂,全部算起来约有近千家,这么多船的管理水平如何提高,一旦船市行情看跌,其抗风险能力可想而知。

  第二、我们船厂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保质按期交船的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今后将会有部分船厂面临倒闭。

  第三大幅扩张的造船业,使我们必须预期到管理层十部和技术精良的员工队伍需求越来越稀缺。

  第四、造船业上去了,但我们的配套业还相当滞后,船舶建造60%左右的成本用于采购设备与原材料,这不仅是按时配套的问题,还有原材料、设备与劳动力成本的涨价将大幅降低了利润的取得。

  第五、人民币汇率问题与造船资金问题仍然会严重影响造船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增加科技投入力度,切实加强自主创新。

  2、大力发展配套产业,促使船舶工业持续健康成长。

  3、必须重视造船质量,必须做到按期交船。

  4、学习现代造船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5、提倡集约化生产,不能盲目蛮干。

  6、在承接订单的时候,必须把各种因素考虑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造船从弱小进入了造船大国,进而实现造船强国的梦想,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结果,也是创新发展结成的硕果。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船舶工业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

  

  

  作者系原上海船厂总经济师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