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改革开放30年 >> 正 文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器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作者:张文清       日期:2012-10-22 14:24:1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器。

  一、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的号角惊醒了沉寂的中国。改革开放,就是对所谓贫穷社会主义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创造着惊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奇迹。

  (一)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到2007,经济保持9.7%的高增长,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1473亿美元达到2007年的32801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相当于美国的23%,日本的74%,德国的99.5%。从1978年到2006年,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17607亿美元,上升为世界第三;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人均GDP从173美元增加到2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了5.7倍,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200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与此同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国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改革开放30年,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中国是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2007年前的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世界上还从来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而持久的经济增长,也从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取得如此巨大的减贫成绩和发展成就。再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30年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经受政治风波、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等一个又一个严峻考验,这是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结果,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破浪前进。这就向世界表明,走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极其重要性,在这方面中国无疑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改革开放30年,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了飞跃,从没有“捷径”可走,到找到了一条“捷径”。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并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走‘捷径’”。但是,随着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从东部到西部,改革开放不断地引向深入。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后,邓小平就从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探索中,取得了许多新认识。1990年春天,邓小平视察上海回北京后,非常郑重地对中央几位主要负责同志说:我已退下来了,但还有几件事,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这年3月,他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战略思想,他说:“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后来他再次来上海视察时更坚定了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心,他说:“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现在“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到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党的十四大上公开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新飞跃。”于是,开发开放浦东、加快上海发展成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把上海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后位”推向世界竞争的“前锋”,赋予了上海人民的历史重任。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后,中央又推出了一系列开发开放的战略措施,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找到了一条现代化建设的“捷径”。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几代领导集体薪火相传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在得到全国人民理解、支持并共同努力下取得的

  改革开放取得如此成效,首先是30年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任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不断进取所取得的,这是毫无疑义的。

  然而,当我们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我们不能忘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今天的改革开放所做的探索性、基础性工作。举一个例子,当我们今天为神五、神六、神七上天而欢呼的时候,怎么能忘记当年第一代领导人为发展空间技术所下的决心。在困难时期,他们为了发展空间技术,曾经说过这样的狠话,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由于他们的决心,在苏联专家撤走后,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终于在1960年上海的老港首次发射了T7-M探空火箭,从此我国的空间技术算是真正迈出了第一步。正是有了当年的基础,才有今天的伟大成就,所以十七大强调“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我们不能像有人说笑的那样,一个人吃馒头,吃到第三馒头吃饱了,就说我吃饱肚子只要这第三个馒头。

  另外,在回顾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这些成就是在得到全国人民的理解、支持下,用他们的聪明才智通过辛勤劳动取得的。那些体现改革开放历史的重大的标志性建设,都是他们用心血与汗珠凝聚起来的。无论是当年深圳三天建一层楼面的速度,无论是全国高速公路网的每一公里的建造,无论是上海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楼、贯通黄浦江两岸的一座座大桥和一条又一条隧道的发展,无不是广大建设者用他们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尤其不能忘记的是那些曾经为了支持改革开放做出重大牺牲的工人农民。就拿产业结构调整来说,当年有多少工人为此做出了牺牲?仅上海一个纺织局,50多万职工中就有40多万人下岗分流。

  三、改革开放要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实事求是总结30年的经验,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今天我们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时,要在充分认识取得伟大成绩的时候,要清醒,不能陶醉。要正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从当前来看,腐败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黑煤窑问题、黄赌毒问题、社会黑恶势力问题、造假产品危害人身安全问题等等很突出,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改革开放的必须产物,只是发生在局部地区或少数人身上,但是它的影响之大,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深入,关系到党的号召力和社会的凝聚力问题。

  综观我们党的历史,民主革命28年,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是29年,改革开放30年,30年已经不短了。我们知道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因此,实事求是地总结这30年,梳理一下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些地方是做得对的、好的,我们坚持下去,那些地方做得还有不够,就要进行修正,目的是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更健康地发展。另外,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器”,那末,也需要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保养”,使它达到优良的状态。再者,今年世界金融“海啸”造成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对我国产生影响,在全面应对这个影响的同时,也有必要进行冷静的反思,如何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迈得更加稳健。

  党中央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为改革开放持续健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总结改革开放实践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早在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2006年4月,他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又说,“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相信,当前中央要求在全党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总结活动,定能为改革开放这个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器注入新的动力。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我的理解,就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即要抓住“实事求是”这个灵魂,实事求是就是要按规律办事;要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发展,是我们社会生产活动的目的,前提是要讲求科学,所以也是按规律办事的必然结果;要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把近期与长远的发展、把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们今天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在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上;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真正做到一切从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要始终掌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要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建立在可能和需要的基础上。因此,只有切切实实地学习好贯彻好科学发展观,就能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弄虚作假等各种社会弊端;就能解决社会公平公正和提升全社会成员积极性的根本问题,保证改革开放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