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共建精神文明实践活动 >> 正 文
整合共建资源,增强德育合力
      作者:上海云台中学共建领导小组      日期:2012-10-23 11:07:50      

  2004年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新的重要部署。《若干意见》指出:要着力建设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形成一支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一师分会抓住这个机遇,联合武警九支队、周家渡街道云台二居委与上海市云台中学开展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积极探索“合作育人”机制、载体和内容,充分发挥五老优质教育资源作用,让历史资源活起来,让英雄人物走进校园,使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之花在学生心中越开越盛,使学校“树魂立根”教育充满勃勃生机。 

  一、互助合作,探索校内外合作教育机制

  1、建立共建领导机制,研制育德计划

  共建几方经过慎重研究、认真筹备,在确定各方任务和责任的基础上召开了隆重的共建签约仪式,成立了共建领导小组。

  每年召开两次领导工作会议。根据市教委教育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共同研制具体的育德活动方案,做到计划详尽,过程有序,目标达成。每一次组织活动,既注重有效载体,又注重育德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例如:

  每年暑假到革命老区社会实践活动。一师分会在策划和安排中,都有先遣人员打前站,并联合革命老区党史办把考查点活动细节按时间、内容做好周密安排,既保证了活动的质量,又提供了踏实的安全管理。

  为配合学校的艺术节,一师分会精心安排所属《江海歌舞团》的老战士们演出了反映新四军战斗历史的节目,如大合唱《新四军战歌》、京剧《沙家浜》片断。同学们演出反映社会实践的节目,如歌舞《学军路上》。共享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之美。

  一师分会产生英模,学校师生“引进”英模,推崇英模,形成共鸣。新四军老战士朱俊贤创造了四次骑车上西藏荣登基尼斯世界纪录,强烈地影响了广大师生,在竞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口可乐火炬手网上投票过程中,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捧和支持,最终使他如愿以偿成为18位火炬手中的一员。

  为配合学校的第二课堂,一师分会安排新四军老战士曹晓玲把制作绢花的手艺耐心地传授给学生,他们创作出新颖作品,为学校的工艺展览增添了色彩。

  在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举办的“九一八”网络对话交流活动中,优秀学生代表在网上与老战士进行交流和沟通,点燃了两代人的青春活力,产生了两代人的情感共鸣。

  2、构建辅导员队伍,完善育人平台

  一师分会着力建设好辅导员队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新的生命力。经过与云台居委精心挑选,由十五位新四军老战士、退休老教师、离休老干部组成一支辅导员队伍。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会议,制定辅导员工作责任制,建立辅导员下年级工作联络网。辅导员直接参与学校、年级、班级的各项育德工作。

  老前辈们有一个共同心愿:“在革命和建设中,我党我军发扬革命传统。新时期,我们要把这个传家宝一代一代往下传。”

  学校每学期开学典礼、学军学农慰问、学生成长系列活动(十四岁生日、十八岁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家长委员会会议、班级传统教育主题班会、学生团课和党课、学生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学校艺术节与体育节,所有的场景都活跃着辅导员的身影。他们传播和颂扬革命理想、传授党建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他们参与引导为学生服务工作,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亲密朋友。怀着对下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始终精神抖擞、豪气十足。辅导员队伍已经成为学校创建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力量。

  3、订阅《大江南北》开展学用交流

  为了更好地传承革命传统精神,学校为每班订阅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主办的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大江南北》。以年级为主成立学用小组,开设历史史料专题课,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制作《历史的丰碑》电脑小报,定期进行校际学习交流,结合两纲教育使《大江南北》知识走进学科、走进课堂。

  学校把《大江南北》作为民族精神进课堂的一个切入点,为同学们研究历史打开了视野,增加了素材。历史课上,同学们畅谈了新四军对伪军的斗争方略,补充了汪道涵同志开拓嘉山抗日根据地的材料;政治课上,同学们结合“践行‘八荣八耻’,坚持清正廉洁”主题,对红军战士孟克的文章进行了讨论;在语文课上,同学们用摘录的《革命烈士诗抄》来拓展课文的内容;在第二课堂“百年粟裕”专题中,《大江南北》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史料、新观点,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粟裕将军对苏中七战七捷的贡献和他的高风亮节。

  由一师分会牵线,组织学校师生赴《大江南北》杂志编辑部参观、学习。杂志编辑部也亲临学校召开师生的座谈会,开展作家编辑与师生读者的互动交流。《大江南北》从多方面激励师生成长,对年青人备至关怀。通过这一活动,师生们更加热爱《大江南北》,更加爱读《大江南北》。

  二、认识英雄,树立学习榜样

  当代青少年心中的偶像很多,有明星、歌星、影星,有宇航员、科学家、战斗英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明星、歌星、影星,而能够追捧机率最高的也是这些星。宇航员、科学家、战斗英雄虽然是同学们崇拜的偶像,但在实际生活中,似乎是那么的遥远。

  如何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英雄引到学生的身边?这是一师分会在学校“树魂立根”教育中思考的又一个问题。开展教育的功力和艺术都在与时俱进,我们要把英雄引进学校,置于学生之中,让英雄说话,让英雄微笑,让同学们自觉地走近英雄、认识英雄,使英雄成为他们内心的偶像和成长的动力。师生们认为新四军辅导员队伍就是英雄取之不尽的宝库。

  几年来,师生们走出去,拜访了如皋老区抗日英雄许映泉、上海警备区原政委阮武昌将军等。请进校园的有:新四军战斗英雄丛远宽,南京路上好八连历任指导员王振华、王经文,新四军老战士、单骑重走长征路、2008年奥运火炬手朱俊贤,老劳模杨怀远,当代十大武警英模尹欣欣等。新四军战斗英雄丛远宽含着热泪回忆为革命牺牲的战友时说:“我的战友牺牲时,只有13岁。无数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换来了今天的革命成功,我就是以他为榜样,一生英勇战斗。我要把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传播给你们,让你们永远牢记祖国的江山不能丢。”丛老铿锵有力的声音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学生邹天骏说:“战斗英雄,过去只是在电影中、书本上看到。今天我们亲眼看到、亲手握到这样的人,他们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相信了,真的很感动!”学生的心灵是一片纯净而神奇的土地,播种感情就会收获理想,播种理想就会收获希望。邹天骏同学在英雄精神的感染下,自觉带领团支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长为区三好学生。顾成成同学在自己十八岁生日之际,主动加入流动献血队伍献出400毫升鲜血,为社会作出奉献。在每年的冬季慈善捐款和为西部地区捐赠书籍活动中,每位同学都慷慨捐赠,表达对贫困地区同龄人的一份心意。大家深深感到,虽然我们和英雄所处的年代不同,但只要有一颗爱国之心,同样可以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

  我们的许多校外辅导员,虽然不是知名的英雄,但个个都曾经是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无名英雄。为了让他们成为师生的良师益友,我们每学期开学典礼、运动会、艺术节、主题班会等所有的学生活动都请他们的讲话、辅导、参与活动,为学校德育活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运动会上,他们老当益壮,参加拔河、自行车比赛,担当运动比赛项目裁判。由于他们的参与,使学校运动会更加热烈和多彩。 

  三、走近历史,弘扬民族精神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让青少年了解我国国情,要用历史教育青少年。”我们国家有丰富的国情教育资源,无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是极好的教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从了解历史到正视现实,有助于培育他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从小到大,对每年的节庆日有深刻的影响。而对每年的历史纪念日是比较淡漠的。我们牢牢抓住这些民族精神教育的契机,带领同学们去实践、探索、学习、掌握、领悟民族精神的内涵。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继承光荣传统,增强爱国情感,升华生命价值的重要性。几年中,我们相继在学校教唱《新四军战地歌曲》,举办《铁的新四军》、《抗日战争胜利》、《长征胜利》图片展,开展《大江南北》学用交流。我们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的体验学习活动服务。收看反映新四军《七战七捷》多媒体报告会,“九一八纪念日”的网上交流,使人人都参与大活动,个个都知晓历史纪念日。活动中,我们强调以“重参与、重互动、重过程、重实践、重成长”为着力点,让学生走近历史,融入社会,感受崇高情怀,体验巨大变化,增强爱国情感,发展自身道德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一师分会老同志联合革命老区如皋、海安、东台党史办,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搞得既庄严又生动,使大家通过解剖一个历史点,了解一场大战役,看到社会历史大发展。同时也深切体验到老区人民对革命后代的热切期望和无私关爱。

  一直以来,同学们对历史的了解只能从书本来,到书本去,最多到革命历史纪念馆去看只字片语。现在,当他们来到革命发源之地,亲临纪念碑、烈士陵园、纪念馆,走出书本走到革命实地。他们瞪大眼睛寻找、沉思,心与历史走近了,心与革命前辈走近了,感情真挚了、体会更深刻。05年,同学们在如皋与将军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观看了战斗英雄许映泉一家的抗日史,不仅了解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民族性,更看到一个中国家庭为抗日战争所作的无私奉献。在如皋市江安中学参观了英烈墙,十七位不同革命历史时期的英烈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从心底里敬仰江安中学的光荣革命传统。在共建工作中,我们确定操作方法,落实责任制,高质高效开展各项教育活动。2006年参观海安革命纪念馆,看着粟裕将军用过的油灯、皮包、钢笔,一个活生生的战场指挥员展现在学生眼前。展馆的布局就如革命战争年代艰苦环境中我军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的电影场景。同学们感到自己与历史原来是如此的亲近。在七战七捷纪念大会结束后,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围着粟刚兵同志让他签名留念,并邀请他到我校作报告。2007年我们与江苏东台市粟裕希望学校结为友好学校,把三仓烈士陵园列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过程,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丰满、深厚、取之不尽的。我们希望把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让我校的每一届学生一届一届传下去,成为他们爱国进取的不竭动力。

  五年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使爱国主义旗帜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学生陈媛媛在参观了江苏海安革命纪念馆后,动情地说:“苏中‘七战七捷’虽已过去60年,但它并不遥远。因为我走进了这段历史,了解了‘七战七捷’史实,认识了大智大勇、高风亮节的粟裕将军,我们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2006年我们组织全校师生共同观看电影《东京审判》,整个放映过程出奇的庄严、宁静,中国法官梅汝傲的严正驳斥和证词,博得学生一次又一次发自内心的掌声和欢呼声,爱国激情和民族自尊油然的从心中升起,感动了每一位教师,感动了每一位校外辅导员,感动了每一位影院工作者。影院经理说:“原以为此类历史纪录片对话多,时间长,中学生会不感兴趣,想不到同学们这么专注用心。”是啊,只有让历史走进学生的心田,才会使爱国主义大旗高高飘扬。

  2009年10月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