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念中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 >> 正 文
国际医防服务队在前线
      作者:王瑚       日期:2012-10-23 15:09:13      

  国际医防服务队的全称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国际医防服务队”是抗美援朝期间的医防轻骑队。1950年11月18日由著名的医务工作者李兰丁(1)同志率领的上海军医大学师生志愿手术队,最先抵达朝鲜前线,紧接着是北京、天津、沈阳、南京、广州、西安、成都等地先后派出6000余人40支医防服务队,奔赴朝鲜前线。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医师俞庆庆(2)率领的第十八国际医防服务队,参加了著名的1953年夏季反击战。

  就国际医防服务队本身来讲,与国内解放战争时期的前方手术队性质相同,任务相似。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救治伤员,医疗手术队尽量靠近前沿,为伤员实施救治,减少死亡率,增加治愈率,提高康复率。但就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资供应等方面来讲,困难之多,难度之大,都远远超过国内解放战争。

  1、环境恶劣、气候寒冷。冬季的朝鲜北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有不少战士不是战死而是冻死。有的部队因冻伤大量减员而被迫退出战斗。据统计:在长津湖战斗中,仅有24124名美军陆战一师,战斗减员4418人,冻伤减员7313人。我九兵团战伤一万余人,冻伤三万余人。敌我双方冻伤减员都大大超过战伤减员。这就为战地救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物资奇缺、药品不足。由于交通受阻,药品严重不足,不少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根据要求,“连营给伤员口服止痛片,团师给输液”。但由于药品供应不足,不能满足所有要求,只能重点供应。据统计,在某部全部伤员中,仅有21.9%得到口服阿片锭,8.2%得到吗啡注射。得到输液的人数则更少,仅为2.6%,且平均输液量只有500毫升。

  3、战争运动量大,后送伤员时间增长。不少伤员不能迅速到医疗所而失去了救治的最佳时机。按照要求从负伤到团不能超过4小时,到师要36小时,至军则要49.5小时,致使休克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73.3%。1953年情况虽有好转,伤员可以进入防空洞、民房取暖,给药输液比例有所提高,但药品供应物资保障等方面并未彻底改观。这些情况在解放战争中是非常少见的。在如此极端困难条件下,赴朝的白衣战士也像志愿军战士一样活跃在战斗第一线,继承发扬了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良传统。克服种种困难,想尽各种办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来减轻伤员的痛苦,挽救伤员的生命。没有夹板自己做,没有蒸馏水自己制,没有输液瓶,就利用缴获敌军的悬吊式输液器为伤员补液,没有取暖设备,就把石头烧热,放在伤员的被子里取暖,有的宁愿自己受冻,把寒衣脱下来盖在伤员身上。更有一位年轻女护士,把一位志愿军伤员冻伤了的双脚紧紧地揣到自己的怀里,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冻如冰柱的双脚。当这位伤员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看到此情此景,流出了滚滚的热泪。还是这位年轻的女护士,在遭到敌机空袭病房起火时,她奋不顾身冲进室内背起一位伤员就往外跑。敌机丢下几枚炸弹正从她的头上落下,她立即放下伤员勇敢地伏在伤员身上。伤员得救了,这位年轻的女护士却献出宝贵的生命。在评功会上她被评为一等功臣,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解秀梅(3)这个响亮而又光辉的名字永远记在我们心中。然而就整个朝鲜战争来讲,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抢救伤员的白衣战士又何止一人。

  1953年夏季反击战是我军转入阵地防御以来最大的一次对敌坚固阵地的进攻战。规模之大、兵力之多、时间之长、炮火之密集均超过以往。在炮火呼啸的情况下,余庆庆同志率领的国际医防服务十八队,奔赴前线。抢救了一批又一批伤员。在西线的一次战斗中,几发炮弹从天而降,震得手术帐棚嘎嘎作响,炸弹掀起的沙尘漫天飞舞,有的同志劝他立即转移,而余庆庆同志却冷静沉着坚定地把手术做完。这种不顾个人安危,全心为伤员的精神,一时传为佳话,荣立三等功。载誉回沪后不久,又被召回,参加了“抗美援朝军事医学总结委员会”外科组,对创伤外科进行总结。编写了《胸部战伤》、《创伤休克》、《血库供应与野战输血》三本书,为我国军事医学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60年过去了,一个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然而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中国强盛崛起,千方百计的阻扰中国前进的步伐。思想上侵蚀,文化上渗透,经济上打压,军事上围堵,妄图把伟大的人民共和国纳入他们的政治版图。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60年前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繁荣富强。今天的科学发展是为了明天的更加美好。惨痛的历史绝不能让它重演。

  注:⑴李兰丁:新四军老战士,模范医务工作者,华东一级人民英雄,有”中国南丁格尔”之称,赴朝手术队队长.

  ⑵余庆庆: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外科主任,赴朝国际医防服务队第十八队队长。

  ⑶解秀梅:19岁,共青团员,河北高阳人,赴朝为某医院护士。 

  参考资料:⑵⑶⑷

  ⑴《朝鲜战争》修正版王树增著

  ⑵《朝鲜战争实录》解力夫著

  ⑶《创伤休克》余庆庆郑斯家著

  ⑷上海市第五医院简史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