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英雄杨靖宇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这支队伍在总司令杨靖宇的指挥下,驰骋在南满大地,转战于茫茫林海,英勇地打击敌人。杨靖宇的英名,日伪军闻之丧胆,抗日军民听了振奋。他为了祖国的光复和民族的解放,用自己的热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开拓新局面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下,东北各界人民群众自动组织的抗日武装——义勇军,风起云涌。一九三二年春,南满的磐石农民在中共磐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开展反日暴动,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出得力平部去磐石加强领导。这一任务落到了当时任满洲省委候补委员、省委军委代理书记杨靖宇的身上。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一九0五年二月十三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初十日)出生在河南确山县李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九二五年在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四月初,为配合北伐进军,他领导确山农民举行武装暴动。五月五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在河南和东北,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东北反日救国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等职。曾先后五次被敌人拘捕,经受折磨,都坚贞不屈。一九三二年秋,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杨靖宇到南满的磐石、海龙等地巡视工作,整顿党所创建的抗日武装。从此,他开始使用“杨靖宇”这个名字,投身于抗日武装斗争的洪流。
  杨靖宇到磐石后,对磐石的游击队进行了整顿和改编,根据中共满洲省委指示,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并亲自担任政治委员。这支由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当时南满各地自发的抗日武装不少,情况比较复杂,有各种名目的抗日军、山林队,也有旧东北军留下的队伍,还有红枪会、大刀会等,大都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各自为政。他们往往是既打日本侵略者,又危害老百姓。如何正确对待这些队伍,确实是一个关系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能否在南满迅速发展的重大问题。
  杨靖宇按照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的精神,认真执行党关于建立全民族反帝统一战线的指示。他十分注意争取这些自发的抗日武装,派人进行工作,动员他们联合抗日。磐石当时有两支出名的队伍,一支叫“赵旅”、一支叫“马团"。他们自恃有一定实力,都不愿意与南满游击队合作,而且经常加以袭击。南满游击队的许多同志,对此极为恼火,有的甚至主张消灭他们。杨靖宇却始终主张积极争取、说服、教育他们。
  有一次,他们被日伪军包围在玻璃河套北的板凳沟,部队伤亡很大,处境危急。杨靖宇得悉后,决定前去增援,先派人送信,鼓励他们再坚持一下。接着,把农民自卫队、儿童团会同游击队组织起来,从背后向敌军发起猛攻。日伪军遭到突然袭击,因腹背受击,慌乱起来,急急逃走,“赵旅"、“马团”才得以解围。战斗一结束,“赵旅”、“马团"的领导握住杨靖宇的手,连连道谢,并表示要跟随杨靖宇抗日到底。后来,在屡次战斗中,“赵旅”、“马团”都与南满游击队联合作战,取得了很大的战绩。
  就这样,在杨靖宇的努力下,南满各种抗日武装逐步联合起来。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农历正月初八日),杨靖宇以龙岗山脉为中心,把这些队伍都集中起来,进行统一整编,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十一月七日,南满抗日队伍举行第一次大会师,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抗日烈火,以燎原之势在南满熊熊燃烧起来。

  威震全东北

  在杨靖宇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活跃在南满的吉林、辽宁两省十余县的广大地区。这一带正是日本侵略者从朝鲜进入中国东北的走廊,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杨靖宇部队的活动,给日本侵略军以很大威胁。
  一九三四年春,杨靖宇带领部队粉碎了敌人的“春季大扫荡,渡过辉发河,来到柳河县境。这里驻扎着日伪军的一个团,头目叫邵本良。邵本良出身于土匪军棍,“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本,成了“剿共团”团长。当他闻悉杨靖宇部队来到柳河,就在日本“指导官”面前夸口,要整一整杨靖宇。原来,从一九三三年秋天开始,他与杨靖宇就曾较量,不但没胜,反而被打得狼狈不堪。杨靖宇巧使调虎离山计,袭击邵本良的老窝一三源铺,捣毁伪警察局。邵本良急于报复,就勾结日军,施计想把杨靖宇部队包围在柳河大荒沟一带。他故意写了一封信,谎称东部有他的重兵,让信落在杨靖宇手里。杨靖宇识破了他的诡计,并将计就计,率领队伍深夜从他所谓“重兵防守"的东部突围出去,乘虚打下了邵本良的后勤基地凉水河子。结果,使邵本良的部队的供应发生了困难。
  这次,杨靖宇部队来到柳河县,驻在珍珠门。邵本良的队伍就摸了上来。杨靖宇带队伍上山,敌人从三面包围,并放火烧山。杨靖宇从容镇定,下令首先把面前的草烧光,切断敌人的火路;然后乘敌不备,冲下山去,把邵本良的队伍打得人仰马翻。
  一九三五年十月,杨靖宇领导的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与第二军政治部主任李学忠率领的西进部队,会师于濛江那尔轰。从而加强了第一军与第二军的联系与配合,使南满与东满的游击区连成一片,沟通了一条全长两千余里的游击战线。
  一九三六年春,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东北各地抗日武装力量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抗日联军共十一个军,杨靖宇仍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第一军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东起长白山,西抵辽沈平原,南达黄海岸的广阔地带。据日本官方供认:从“九?一八”到一九三六年五月,日伪军在东北被毙伤十四万人,其中相当大部分是在南满被第一军所消灭的。在沉重打击下,日伪军中不断出现动摇和哗变。由藤井和李泰山领导的靖安军中,就发生成排成连士兵投奔抗联的事。
  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为了集中指挥,粉碎敌人分区联县的“征伐”,东北抗日联军十一个军又整编为三个路军。第一路军以第一、二军为主干,活动于南满,并进出鸭绿江,杨靖宇任总指挥,第二路军以第五军为主干,包括第四、七、八、十一各军,活动于东满,直达乌苏里江,第三路军由第三、六、九军组成,活动于北满。同年,东满和北满成立了地方政府,广大城镇、乡村抗日运动如火如荼。
  第一路军在杨靖宇指挥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犹如一股铁流,在东南满的大地上滚动。杨靖宇的部队不断进出南满铁路,直插日伪军占领的心脏地区,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向关内的入侵。一九三八年初,杨靖宇部队进入集安县境。回头沟一役,将伪宪兵三团全部消灭;奇袭老岭隧道,又使敌人交通线陷于停顿……。日本侵略军接连遭到打击,把集安县境称为“第一癌肿地带”。他们重新调兵遣将,进行“征伐”,把索有“剿匪之花”,之称的索玉山旅,调来对付杨靖字。可是,在第一路军的反击下,日伪军的“讨伐”又连续失败,索旅也全部被击溃。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

  艰苦的岁月

  一九三八年十月以后,全国抗战处于相持阶段。东北抗战也进入空前艰苦的时期。
  杨靖宇根据上级党的指示,为了不使东北抗日联军与全国抗战隔绝,从一九三六年六月起,就积极设法在第一路军中组织力量,发动西征,以便打通与热河八路军的联系。他们先后两次率师西渡辽河,先头部队曾突入法库地方,后来由于敌军堵截,未能达到目的。以后,随着日伪军发动更疯狂的“围剿”,和“征伐”第一路军被迫进入长白山一带的深山老林活动,处境越来越困难。
  日军东南部“讨伐”司令野副昌德少将,调集重兵,对长白山区进行“大扫荡”、“铁壁合围”、“篦梳山林”。为了捕杀杨靖宇,敌人专门组织了“富森工作队”、“地方工作班”等,还悬赏万元,购求杨靖宇的头颅。同时,敌人加紧“归屯并户”,大搞“集团部落”,割断抗日联军同群众的联系,妄想困死、饿毙抗日联军。杨靖宇率领队伍,不仅要与几倍、几十倍的强敌苦战,还要经受严寒、疾病、饥饿的考验。他们经常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长年战斗在冰天雪地之中,经历了异常艰难岁月。
  一九三九年九月,长白山区已积雪很厚。杨靖宇率领部队进入一片原始森林。部队由于长途行军,十分疲劳。为了鼓舞斗志,杨靖宇唱起了他作词的《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
  山河欲裂,万里隆隆,大炮的响声,帝国主义宰割中朝民族的象征。国既不国,家何能存,根本没有和平。黑暗、光明,生死线上斗争来决定。崛起呀!中朝民族!万不要再酣梦。既有血,又有铁,只等着去冲锋!……
  激昂的歌声,使战士们热血沸腾,驱散了疲意和寒冷。他们互相搀扶着,紧紧跟着杨靖宇,继续前进。
  队伍被暴风雪困在深山里。口粮已经基本上吃光了,每个班里,只剩下几把炒黄豆,谁都推让着不忍心吃。这时,各班不约而同地把剩下的黄豆,送到司令部,说是留给杨司令员吃。司令部炊事员默默收下了。可是,这件事被杨靖宇发现,就盘问炊事员,怎么又出来这么多黄豆?炊事员含着热泪如实告知,是各队送来留给司令员吃的。杨靖宇抚摸着炊事员的肩膀说:“战士们都在挨饿,我当司令的能吃得下吗?快把黄豆送回去!”炊事员拿着总共不到一升的黄豆,到各队去跑了一圈,回来时,黄豆还是那么多。炊事员难过地说:“同志们谁也不肯收”,并告诉司令员,战士们有的在啃树皮、吃棉絮。杨靖宇望着炊事员的满眶热泪,激动万分。他沉思了一会,然后对炊事员说:“把它分给各队的病号,就说这是组织上的命令,不许再拿回一粒!”
  有一天傍晚,战士发现树旁雪堆里埋着一个老人,他已经冻僵了。老人身旁还放着一麻袋苞米。从脚印看,他是从西边来的。大雪天,老人扛着一袋粮食找谁呢?突然,一个战士指着老人身旁的桦树说:“看,这是什么?”大家仔细辨认,原来树上隐隐约约刻着一行字。“送给抗联吃”。这一下全明白了。战士们围在老人身边,个个热泪盈眶。杨靖宇默默地摘下帽子,战士们也都摘下帽子,向这位不知名的老人致哀。战士们埋好了老人的尸体,还在那棵桦树上刻下一行字:“这里埋着一位不屈的人。”
  “不屈的人",这正是杨靖宇和抗日联军战士的伟大精神的写照。

  热血献中华

 一九四0年初,杨靖宇率部来到濛江。由于原抗联警卫旅的参谋丁守龙叛变投敌,杨靖宇和第一路军总部的行踪暴露了。日本侵略军立即出动飞机侦察,并调集几十个团的兵力,密布濛江地面,封锁山林交通,日夜进行搜索,情况万分危急。
  面临险境,杨靖宇坚定沉着,把部队划小,继续分散活动,以迷惑敌人。二月初,杨靖宇率领一支小部队,到濛江东部谋求与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伊俊山会合。走到濛江西面的大青沟时,突然同敌人遭遇。敌人发现杨靖宇后,一面追击,一面调集兵力包围大青沟。
  杨靖宇带领两名战士,与敌人转了两天,没能冲出包围圈。二月十八日,他们三人几天吃不到东西,又冷又饿。两名战士想去搞点吃的,不幸被敌特发现,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印章,断定杨靖宇就在附近,便把包围圈缩得更小。
  杨靖字等不到两名战士回来,判断他们可能出事,便独自一人前进。二月二十二日,到达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夜里,他就住在附近的山坡上。二十三日中午时分,杨靖宇见到三个打柴装束的人。他向他们讲了抗日救国的道理,拿出钱来请他们帮助买点吃食和衣服。不料,这三个人中为首的是个伪牌长,他一回村,就向敌伪当局告密。下午三时许,这个民族败类领着日伪军将三道崴子层层包围。
  敌人顺着杨靖宇的脚印追捕,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发现敌情,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敌人射击,打倒了好几个。二十分钟后,敌人包围了他,一股接一股地兜了上来,双方只有五十米的距离了。敌人高声劝降:“归顺吧!把东边道归你!”“抵抗是没有用的l"四时十分左右,杨靖宇被迫移到河沿一块大石头后边。敌人围了上来,距离二十米,再三向杨靖宇劝降。可是,代替回答的,仍是愤怒的子弹。
  敌人的头目明白了:要生擒杨靖宇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下了“干掉他”的命令。又经过约二十分钟激战;杨靖宇左腕中弹,左手的枪掉在地上。他视死如归,继续用右手猛射。这时,他又身中数弹,其中一颗打中了胸部,终于倒下了。时年三十五岁。
  杨靖宇壮烈殉国以后,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借以“示众”。但面对着杨靖宇的尸体,敌人骇然了。原来,拖着他们在冰天雪地中周旋转战了几年的杨靖宇,里除了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棉絮外,竟然一颗粮食都没有!
  杨靖宇的壮烈牺牲,使东北抗日联军的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感到无比悲痛,对敌人的残暴感到更加愤怒。他们继续高举杨靖宇所坚持的抗日旗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永远纪念杨靖宇烈士,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并修建了纪念馆。在长白山麓的通化市,建起了靖宇陵园。当年杨靖宇壮烈殉国的地方,树起了纪念碑,建立了纪念塔。塔上镌刻着朱德的亲笔题词:
  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